智能交通是以高精度感知、大容量通信、全方位计算为基础,实现交通工具与交通设施高度自动化运行、运载方式与运载路径高度自动化配置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智能交通产业生态融合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数字服务等多个产业领域,成为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方向。我国智能交通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条件日趋成熟,市场主体快速成长,用户基础更为广泛,已进入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此,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组织了有关部委和企业专家,对我国构建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开展调研,深入剖析行业发展规律,研究支持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的政策思路,完成了《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应坚持车路协同、全国统筹,在技术体系、规模化建设与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力争实现全球领跑,将智能交通打造为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智能交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交通运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我国高速公路网络规模、机动车保有量上升至全球首位,城市道路出行强度、场景复杂度对交通安全畅通保障能力提出了全球最高的要求。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关键交汇点,我国交通运输既要树立节能环保与现代化治理的标杆,又要努力孕育更先进技术、提供更多绿色发展机会、创造更舒适乐享的工作和消费环境,只有依靠“智能化”这个终极解决方案,才能统筹兼顾多重目标的实现。
发展智能交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智能交通是我国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的战略牵引,是加快关键技术和支柱产业“换道超车”的前沿领域,是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机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平台,也是以技术体系加强国家安全建设的可靠保障。构建起一个安全、低碳、畅达、普惠、愉悦的智能交通体系,让天下没有难走的路,将从根本上解决公路交通对人力、能源、生态、时空、金融等经济社会资源的低效占用问题;发挥智能交通作为交通运输“安全网”、经济运行“传感器”、公共管理“控制台”作用,强化智能交通的自主可控、安全防护能力,发展军民两用智能技术,对于统筹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
智能交通产业生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范式创新贯通融合的经济系统
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发展,需要采取多层次多方案兼容、车路共创规模效益的迭代升级路径。从加快车路协同部署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统筹新车自动驾驶能力提升和存量车智能终端搭载率提升、坚持汽车智能网联化与新能源化相互促进等几方面入手,力争让搭载自动驾驶平台、可通过软件不断升级的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发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可通行全球的智能交通技术体系、行业标准、商业模式。
促进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需要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具有鲜明平台经济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在基本价值的创造中,通过驾驶方式智能化与车辆所有权共享化相结合,提升交通效率和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在平台经济的延伸拓展上,以“软件定义汽车”和车载信息增值服务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在细分市场的率先突破上,以特定场景和特种车辆为先导,逐步普及高水平自动驾驶。
搭建平台,明确方向:我国构建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基础条件和前期准备
我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发展中大国优势,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国家级基础设施,普及移动互联网,探索形成了“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引进吸收+自主创新”“模式导向+技术保障”“海量需求+用户反馈”网络平台经济综合优势。近年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发展智能交通所需要的技术储备、硬件设施、市场环境、商业模式、用户习惯等各方面条件日趋成熟,加快部署应用智能交通的共识合力日益增强。
一是提供移动端地图导航和分时租赁交通工具,促进交通物流服务智能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地图导航服务商提供的地图数据不断积累细化、图层由二维升级为三维,定位精度、出行方式及路线推荐算法不断改进、路况信息大数据预测的完善,地图导航APP逐渐由单一功能发展为“一站式出行服务接口+基于位置的综合服务”。
我国率先推出规模化的“无桩共享单车”服务,开启了智能交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实用阶段。交通工具的分时租赁、非固定点位取用返还的出行模式获得广泛认可,为下一步推出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积累了有益经验。
二是发展智能化轨道交通,加快智能测控传感及下一代通信技术协同创新、迁移应用。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建设运营经验,为公路交通的智能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我国在激光技术、小型无人机机载雷达等领域具备一定基础,激光雷达领域涌现出一批初创企业。进入5G时代,互联网应用产业生态由人与人之间、市场主体之间、平台与供应链之间的互联,逐步发展到万物智联、实时交互的更高阶段。重点围绕智能交通拓展5G应用场景、创新迭代商业模式,已成为我国交通和通信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共识。
三是坚持自动驾驶领域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基础平台和数据自主掌控。我国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算法领域的研发投入,在图像识别等智能交通关键技术基础领域具备了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人工智能芯片成为投资热点领域,国产车载智能芯片初出茅庐,积极争取市场增量空间。行业领军企业采取自建软硬件生态系统、与国内企业合作构建开放型产业生态等方式,推动我国智能交通领域朝着研发平台、核心算法、硬件供应链、运行网络及数据存储完全自主可控的方向发展。
四是坚持在竞争中优化技术路线,在测试中完善技术标准。我国智能交通已吸引多个行业领域的资金投入、研发力量和人才流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不同技术路线、不同产品体系、不同发展理念之间的竞争,在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之间、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企业之间、细分领域新锐与行业巨头之间呈现纵横交错的竞争合作态势。
五是确立战略规划和市场准入机制,加快智能交通示范应用。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着力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大改革、重点工程,加快“互联网+”公路交通服务市场发展步伐,为自动驾驶服务在国内形成统一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在交通强国试点示范中纳入自动驾驶项目,支持地方围绕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开展探索,鼓励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交通“新基建”投资、加快本地区智能交通应用。
六是比拼全球先发优势地位,力争率先构架完整的产业生态。我国智能交通在潜在市场规模、用户习惯等方面具备优势,龙头企业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平台经济运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资本对于新兴产业特别是具有“硬核技术组合”特点的新兴产业投资兴趣日益浓厚,政府在统筹调度社会资源、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上具备制度优势,并且本土企业在智能交通领域一部分关键环节已具备自主研发制造能力。立足这些基础条件,我国有望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形成架构相对完整、总体自主可控的智能交通产业生态。
服务当下,智联未来:以自动驾驶技术平台引领构建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实践探索和发展愿景
百度是我国最早系统布局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从2013年开始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2017年,百度正式发布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与国内外汽车制造商、汽车电子及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搭载Apollo车载智能系统的量产车问世,初步建立了以自动驾驶技术平台为引领的智能交通产业生态。
2018年,基于Apollo开放平台的自动驾驶共享汽车投入试运营,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量产下线,大规模自动驾驶数据集ApolloScape开放应用。
2019年,百度首次实现自动驾驶和车联网领域系统解决方案的商业化,Apollo形成了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车联三大开放平台战略布局,合作厂家、测试运营城市和规模持续拓展。
2020年以来,百度Apollo产业生态积极投入疫情防控,Apollo生态在智能交通领域继续扩增合作伙伴,在智慧城市、智能手机、5G通信等方面也持续加强开放兼容性。
2021年,百度在美国获得开放道路无人驾驶测试许可,成为首个在中美两国同时开展无人驾驶测试的企业。百度发布的新一代自动驾驶出租车ApolloMoon,车本体与各项自动驾驶硬件相加的总成本控制在了48万元,成为全球成本价格最低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量产车,为下一步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的全面铺开、逐步实现盈利打下了关键基础。目前,百度Apollo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同时也是我国唯一跻身全球领先水平的自动驾驶生态。
百度发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势,打造以高精地图、仿真模拟环境和“交通云”等为基础的智能交通支撑体系。目前Apollo高精地图已采集里程超过百万公里,覆盖全国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停车场超过30万公里,相对精度达0.1-0.2米;百度将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地图数据生产,高效而准确地识别各类物体、标识和信号,高精地图相较于普通地图增加了大量的几何信息、车道信息、交通标志信息。此外,百度加大核心硬件投资与合作力度,推动构建我国自主可控的智能交通生态系统。2021年,百度与吉利合资成立集度公司,打造“人工智能+汽车制造+共享出行”产业生态;联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提出“ApolloAir”计划,推动以纯路侧感知实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